在幫自己購買保險之前,應該要先思考幾個問題
一、到底什麼是保險?
二、沒有人可以將所有的風險全部移轉給保險公司,那何種風險才需要透過保險轉嫁出去?
三、若要透過保險轉嫁風險,該如何選購保險才能把效益發揮到最大?
◎風險管理的方法
※損失頻率高,損失幅度大→→→風險規避(避免)
例如罹患伊波拉病毒極有可能致死,所以乾脆避免前往疫情地區
又例如鎮暴警察的意外險一般是直接拒保
若即使保險公司接受投保,保費肯定很高,造成風險轉嫁的效益變低
※損失頻率高,損失幅度小→→→損失控制(預防)
例如在冬季盛行的流行感冒,發生的機率很高,只能戴口罩盡量預防
由於損失很小,保費便宜,因此若透過風險轉嫁可能沒什麼效益
※損失頻率低,損失幅度大→→→風險轉嫁(保險)
例如一但罹患癌症就必須面對後續龐大的治療費用
若是此情況,就必須事先把此潛在損失轉嫁出去
保費與保額的比率差距越大,風險轉嫁的效益越高
※損失頻率低,損失幅度小→→→風險自留(承擔)
雖然發生的機率低,但若發生後造成的損失也很小
等於風險轉嫁的效益極低,若是此種情況可採取自己承擔風險
◎風險規劃的三大觀念重點
(一)別冒自己【無法承擔】的風險
(二)考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三)勿【因小失大】
◎規劃重點
(一)意外險
建議保額至少要有500萬以上,可先以產險公司的專案拉高保額,若公司有團險的話,則可另外透過公司的團險加強保額。需注意如果職業有更換,記得書面通知保險公司,避免出險時遇到理賠打折的狀況。
衡量職業或工作內容來決定重大燒燙傷這塊理賠項目是否拉高保額。
意外醫療需注意壽險公司、產險公司以及團保之間的收據正副本問題。
有的產險公司意外險專案包含許多特殊意外事故增額給付項目,項目越多未必是越好。
(二)醫療險
因為現在實施DRGs醫療制度的關係,建議以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為主,若是規劃兩家實支實付型醫療險,效果會比只規劃一家來的好,一來可以彌補第一家的缺陷,二來可以提高單次住院雜費額度,但須注意若預算有限,則不要執著於兩家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而忽略了規劃其他的風險缺口。日額型、定額型醫療險甚至是手術險由於效益不如實支實付型醫療險,原則上不需要考慮。
(延伸閱讀:DRGs醫療制度與影響)
(延伸閱讀:住院醫療實支實付選購要點分析)
(三)重大傷病險/一次給付型癌症險
新聞報導指出台灣人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109年12月數據),原因之一不外乎是我們每天吃進肚子的食物根本就有問題,才會不斷有報不完的黑心食品相關新聞,因此建議保額至少要有200萬以上。傳統的重大疾病險由於自從105年開始被改爛了,建議以取得重大傷病證明即可申請理賠的重大傷病險,或是一次給付型癌症險為規劃優先考量。
(延伸閱讀:重大疾病險解析及選購要點)
(延伸閱讀:癌症險如何買才有保障?)
(四)失能險(殘廢險)/失能扶助金(殘廢扶助金)
先排除舊有的觀念,不是斷手斷腳才叫做失能(喪失機能、遺存障害也是失能的一種),也並非意外才會造成失能,根據統計有60%左右的失能是因為疾病所造成的。或許造成失能的機率不高,但是在失能後卻是有可能會造成極為嚴重的損失。
失能險的理賠方式為依照1~11級失能按保額的100%~5%來理賠,由於在失能初期很有可能就會有不少的開銷,因此建議保額為500萬。
失能扶助金的理賠方式為1~6級失能直接按月理賠保額,若是得請外籍看護,一個月的薪水加上各種相關費用以及包吃住等等也要至少3萬以上,因此建議保額至少要4萬。
由於大多數的失能險已於110年2月退場,目前市面上的相關商品已寥寥無幾(換句話說就是沒什麼選擇),若預算充裕的話,建議盡量納入規劃。
(延伸閱讀:失能扶助險:終局之戰)
(延伸閱讀:失能照護險投保攻略)
(五)壽險
視家庭責任及貸款餘額來決定保額,以貸款餘額來說,投保的壽險保額至少要高於貸款餘額(就算貸款能還清,也要預留一筆家庭的生活費吧),建議可考慮用長年期的定期壽險與一年期的定期壽險互相搭配出遞減式的定期壽險,因為貸款會隨著不斷還款而逐年降低剩餘額度,若本身沒有吸菸的話,則強力推薦保費更加便宜的優體壽險。若無家庭責任也無任何貸款,則建議保額至少也要規劃100萬(去天國旅行之後,至少還可以留給家人一筆錢用來cover自己的喪葬費用)。
(六)產險
如果有房子或車子,則建議投保住宅火險、第三人責任險以及超額責任險。
◎規劃建議
(2021/05/03版)!!New!!
本方案在不做任何調整的情況下,年繳保費變化如下
30歲男性投保至40歲為止,普通版漲幅不會超過2.9萬,加強版漲幅不會超過3.8萬。
30歲女性投保至40歲為止,普通版漲幅不會超過2.6萬,加強版漲幅不會超過3.3萬。
(2021/05/03版)!!New!!
本方案在不做任何調整的情況下,年繳保費變化如下
30歲男性投保至40歲為止,普通版漲幅不會超過2.9萬,加強版漲幅不會超過3.7萬。
30歲女性投保至40歲為止,普通版漲幅不會超過2.7萬,加強版漲幅不會超過3.2萬。
(2021/05/03版)!!New!!
本方案在不做任何調整的情況下,年繳保費變化如下
30歲男性投保至40歲為止,普通版漲幅不會超過3.8萬,加強版漲幅不會超過4.8萬。
30歲女性投保至40歲為止,普通版漲幅不會超過3.6萬,加強版漲幅不會超過4.4萬。
重點是在年輕的時候透過用低保費的定期險構築出高保障,想辦法盡速累積手邊的資產,等到累積了很可觀的資產後,這些資產將會是自己最好的保險。
(延伸閱讀:差額理財(BTID)的應用)
在看完這篇文章,若有需要協助規劃的朋友,歡迎在本篇文章底下留言給我
或是來信andysnow1@hotmail.com
或是加我的LINE諮詢
文章更新日期:2017.02.01(因應費率調整)
文章更新日期:2017.07.05(更新規劃表單)
文章更新日期:2017.08.01(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7.10.04(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7.11.08(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7.12.23(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8.02.03(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8.08.06(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8.11.05(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9.07.09(新增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19.08.11(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20.01.04(更新方案內容)
文章更新日期:2021.05.03(更新方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