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買保險通常第一個會購買的險種為「終身醫療」,但是我建議改用「定期醫療」來規劃即可,那到底終身醫療比較好,還是定期醫療比較好,本篇文章就兩者做個分析比較,先來看看終身醫療與定期醫療的優缺點:
【終身醫療】~平準式費率
◎優點:繳完20年就不用再繳,保障持續終身且大多包含住院前、中、後等項目
◎缺點:保費較定期高出許多,在有限的預算裡若投保終身醫療,將會犧牲其他的保障
【定期醫療】~自然人費率
◎優點:保費較終身便宜很多,可透過低保費構築高保障
◎缺點:保費隨著年紀而增加,大多只能保到75歲
【購買終身醫療需考慮的問題】
一、終身醫療真的比定期醫療划算嗎?
先來看看下圖
範例:30歲男,分別保了某兩家保險公司的現售商品,日額1000的終身醫療及定期醫療(定期日額且不考慮主約保費)
可以發現到了75歲的時候,終身醫療的總繳保費比定期醫療多了123720元(276800元-153080元),終身醫療真的有比較便宜嗎?而定期醫療不但能透過便宜的保費來構築保障,更因為保費便宜,可以在人生奮鬥期的時候加速資產的累積。
再來看一個有趣的數字,用終身醫療20年的總繳保費276800元去除以一天的住院日額1500元(連出院療養也算進去),要住在醫院185天(換算為6.2個月左右)才會划算,以現在住院天數不斷下降的醫療制度來講,一輩子有可能住院住那麼久嗎?
二、貨幣的時間價值
貨幣會隨著時間增加而貶值,通貨膨脹率越高,貶值的速度越快,而台灣長年期的通貨膨脹率約3%(個人認為應該更高於這個數字),下圖就以現在的1000元來說,分別在2%和3%的通膨情況下,實際購買力隨著時間經過而降低的的程度:
以剛出生的小孩投保日額1000元的終身醫療來說,到70歲的時候,在通膨2%的情況下只剩250元的價值,在通膨3%的情況下只剩126元的價值。
以30歲投保日額1000元的終身醫療來說,到70歲的時候,在通膨2%的情況下只剩下453元的價職,在通膨3%的情況下只剩307元的價值。
試問為什麼要拿現在的錢去換未來縮水的少少保障?
定期醫療由於是一年一保,用當下的貨幣價值買未來一年度的保障,所以沒有這樣的問題。
三、是否能順利繳完20年?
終身險雖然只要繳20年,但卻是把一輩子要繳的保費集中在這20年繳完,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或是剛生小孩的小資家庭,在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卻要負擔高昂的保費,無疑是個沉重的負擔,金流還要被鎖20年,而在這20年期間也有可能發生因疾病、意外、失業等等使收入中斷的情形而停止繳保費,誰能保證能順利繳完這20年?
試想如果今天有房貸、車貸、信貸、卡債等等高額的負債壓力,有可能不還這些負債嗎?當然不可能(不然信用就破產了),而保險通常是前幾名會被捨棄掉的開銷之一。像終身醫療險或是終身防癌險一般來說是沒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無法減額繳清也無法更改為展期保險,因此當繳不起的時候,以前繳出去的保費都算是白繳了,而且一毛都拿不回來!!
四、醫療制度的改變
現行的醫療制度為DRGs,最大的三個影響就是住院天數下降、自費項目增加、門診手術機會增加,當平均住院天數不斷下降的情況下,試問還需要購買昂貴且「住院才賠」的終身醫療險嗎?相比之下,定期醫療的彈性卻更高。
關於DRGs,可參考我之前寫的『DRGs醫療制度與影響』。
五、保單條款無法跟上不斷在進步的醫療技術
先撇開醫療制度不談,由於醫療技術不斷的在進步,以往有很多的住院手術已經改為門診進行,在未來說不定將會有更多的手術成為門診手術,而現在需要住院治療的疾病,在將來說不定只要在門診掛號拿藥回家治療。再來看看終身防癌險的部份,早期很多的防癌險是不理賠併發症的,雖然說早期是沒有理賠上限,但像現在的標靶藥物、新式放射線療法等等卻也沒賠到這兩個項目,一但罹患癌症要做治療,早期的防癌險還有幫助嗎?而定期醫療因為有「從新從優」的效果,若示範條款有任何修改,也得必須跟著更改,因此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六、75歲之後是否真的需要?
由於定期醫療大多只能保到75歲,這時候很多人就會認為那75歲以後生病沒有醫療險怎麼辦?相信一個人活到75歲的時候小孩已經都在工作賺錢了,甚至到了此時也可能累積了一筆資產,難道沒辦法讓小孩出錢或用自己累積的資產去cover醫療費用做到風險自留?非得要買昂貴保費的終身醫療險換來大幅縮水的保障?更何況老人家名列「11大醫療人球高危險群」其中之一,恐怕未來會出現沒有醫院願意收治的情形。
七、保險公司是否會倒閉?
台灣目前已經有三間保險公司經營不善被接管的案例,但是誰能保證以後政府都會出手去救?保險安定基金也不是全額賠付的,但是定期險就不用害怕這部份,這家保險公司倒閉了再換另外一家投保就好(在健康體的情形下)。
關於保險安定基金,可參考這篇『財團法人保險安定基金對人身保險業動用範圍及限額規定』
留言列表